8月9日,記者從“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”系列新聞發布會·打造綠色生態寶地專題發布會上了解到,目前我區正按照“變廢為寶”“點碳成金”“循環利用”思路,圍繞二氧化碳技術減排路線,結合“六新六特六優”產業發展需求,委托第三方智庫開展二氧化碳產業發展研究,通過提出契合產業發展需要、具備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碳產業發展路線圖,為我區培育碳產業、發展碳經濟、促進碳減排提供科學支撐。
近年來,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,堅持前瞻性思考、全局性謀劃、戰略性布局、整體性推進,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。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,2021年,全區單位GDP能耗下降5.0%,2022年上半年,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.1%,扭轉了“十三五”以來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的局面。去年以來,我區累計壓減不符合要求的“兩高”項目39個、減少新增能耗1725萬噸標準煤,完成21個違規“兩高”項目整改,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勢頭得到有效遏制。
作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,多年來,寧夏重點在綠能開發上深挖潛力。截至目前,新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3%,居全國第二;寧夏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.5%,居西北第一。預計今年年底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,到2025年,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。
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下一步,寧夏將重點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,同時,加快推動7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,實施“分布式光伏+工業、商業、校園、社區、交通”等“光伏+”工程,鼓勵在風能資源適宜、靠近負荷中心的工業園區、經濟開發區周邊發展分散式風電。開工建設寧夏至湖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,大力推動煤電“三改聯動”,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,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示范,提升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,推動清潔能源高比例發展。(記者 楊曉秋)